近日,宜兴高塍镇范道村党总支书记周洪良一有空就要到村里的鱼塘生态化改造区域转转。看着平整如镜的塘口、加宽加高的塘埂、大容量的净化池,他面露笑意:“现在鱼塘更规整、更生态了,也标志着村里持续了20多年、小农户各自为战的粗放式养殖将结束。”
转变,源于去年省级下达的“对连片100亩以上和单个养殖主体水面50亩以上的池塘实施标准化改造,实现尾水排放稳定达标”任务。“减排、增效并进,产业才会有新生机。”宜兴城建文旅集团先行先试,投入10多亿元对高塍镇、和桥镇等3.2万亩池塘开展标准化改造并推进渔文旅融合发展。如今,宜兴要改造的5.67万亩池塘60%以上已完成或正在改造,至年底可全面完成,初步形成布局合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渔业生产格局。
(资料图)
国企带头改造,推动养殖尾水达标排放
去年三季度,周洪良刚接到改造任务时又喜又忧。村里3300亩养殖池塘多数为小散户,资金投入不足,导致进排水未分离,泵站等设施陈旧;其养殖效益也不高,正常年景亩均收益也就近千元。虽说改造后池塘生态化养殖程度将大大提升,但所需费用约为年收益的数倍。农户们一开始对此保持沉默,作为相对薄弱村的村集体也无力承担。
这时,宜兴城建文旅集团伸出了橄榄枝:流转范道村3300亩池塘养殖经营权并进行规范化改造,由下属宜兴城旅生态渔业发展有限公司对养殖池塘实行园区化运营。
记者走在村里的GC01地块,只见新建宽约4米的主通道笔直通向前方,右边原先犬牙交错的池塘被整治成一个个标准的方形池塘,左边原先的3个养殖池塘被整治成净水区域,增设了由火山石、活性炭等组成的过滤坝以及进、排水管。“以后这里的养殖尾水统一收集后,通过净水区域的沉淀池—过滤坝—曝气池—过滤坝—涵养池进行净化后,可回流到池塘继续利用。”周洪良说。并且,岸坡较原先提高约80厘米,水产养殖户可适当加大养殖密度。
记者在高塍镇塍西村也看到,离滆湖约2公里的养殖池塘总面积为10余亩的净化区域基本完工。塍西村委副主任马亚其介绍,宜兴城建文旅集团在此大手笔改造、建设,犹如给他们打了一支强心剂:村里可借势发展特色休闲渔业,增加收入。去年底,在经村民代表大会商议后,村集体拿出数百万元开展池塘改造,并带动附近养殖户联合出资加入了改造队伍。
转变养殖模式,从“靠天气”转向规范、精细管理
“之前,小散户的养殖经是‘一靠天气、二靠运气、 三靠经验’,宜兴城建文旅集团带来的新经营模式,让养殖户看到了新希望。”周洪良说。
该村农民陆朝华通过拍租拿到了30亩养殖经营权。他说:“以前小散户购买苗种、渔药等只重实惠不重质量,不舍得投入微生物制剂等调控水质,导致优质螃蟹数量不多、收益低,遇上暴雨池塘受涝或长期高温天,减收更厉害。”改造后池塘养殖经营权拍租价由原先的每亩四五百元提高到1800元,水产养殖步入规模化经营通道。
在拍租前,宜兴城旅生态渔业发展有限公司明确要求:鱼蟹养殖须采用公司在品牌库中统一集采的饵料及营养免疫等水产动保产品,苗种引进、水质管理等也要按公司要求进行。公司就此开展监督检查,养殖户违规操作将受处罚。“这相当于从源头规范生产行为,提升水产品质量。”陆朝华反复考量后,接受了这一形式。
宜兴城建文旅集团副总经理朱九红介绍,不久这些池塘还将投放物联网设施,自动监测水质、水产品生长情况等,养殖户可据此及时增减饵料、开启增氧泵等,进一步提升精细化养殖程度。园区的养殖户可以按要求生产并自行销售,也可作为集团的产业工人按要求养殖,产品由集团负责销售。这样,养殖效益可较改造前提升约20%。
瞄准品牌建设,水产养殖转向渔文旅多元化发展
“改造只是起步,我们将提升品牌效应,更好地实现强村富民。”高塍镇农业农村局局长朱晨说。
在他的办公桌上,除了一个个村的池塘标准化改造规划、尾水治理项目方案,还有渔文旅综合体概念方案等资料。“完成池塘标准化改造后,将开展水产品研发中心、供应链数据化平台等配套建设,实现从原料来源到养殖生产、加工制作、冷链物流,进入消费者餐桌的全流程信息可追溯。”朱晨说。
正好到该局商讨落实水产品精深加工生产车间事宜的朱九红,则拍了拍手里的一叠规划图纸说:“产品卖得好,还要有优质的仓储物流设施、高效的市场化收购调运能力以及契合市场需求的精深加工产品,这也是农产品品牌化运营的关键。”不久,集团将推动方案上的水产品预制菜研发中心、精深加工生产车间等配套落地,结合水产预制菜地图定制等,打造水产品预制菜新高地。集团在与相关镇、村共同打造河蟹和常规鱼生态养殖为主的产业园时,还将同步开展湖鲜美食街、渔文化馆、水产交易中心等建设,优化消费、服务空间,进一步提升水产养殖业附加值。(朱雪霞)
Copyright © 2015-2023 今日公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3005074号-40 联系邮箱:5 85 59 73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