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的这点捐款
是我应该做的贡献”
【资料图】
5月4日
时逢北京大学125周年校庆日
“敦煌女儿”樊锦诗回到北大
捐款一千万元人民币
设立樊锦诗教育基金
用以支持北大的敦煌学研究
此次捐赠的资金
包括樊锦诗近年来
获得的多项奖项的奖金
在此基础上
为了使基金本金能达到1000万元
樊锦诗又将自己多年的积蓄捐出
捐赠仪式上,樊锦诗说
“做人不能只为自己打算
一定要使所得奖金
用在有益于社会发展的事业上”
一生择一事
樊锦诗将半生岁月交给了敦煌
无怨无悔
1958年,樊锦诗进入北大考古专业
在洋溢着兼容并包风气的未名湖畔
她沉浸在求实创新的学术氛围里
接受了顶尖的考古学教育
受到了北大精神文化的熏陶
并找到了一生所爱
1967年,樊锦诗与丈夫彭金章在敦煌
1963年毕业后
携着师长传授的知识和谆谆教诲
带着一个北大毕业生的使命
樊锦诗远赴敦煌
初到敦煌时
“洞内是神仙世界、艺术殿堂
洞外是飞沙走石、黄沙漫天”
但戈壁艰苦的生活条件
并未让樊锦诗打退堂鼓
1962年秋,宿白、常书鸿、李承仙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实习学生(樊锦诗:左三)在莫高窟大牌坊前合影
几十年来
她走遍了莫高窟的每一个洞窟
看遍了每一幅壁画、每一尊彩塑
守望着莫高窟里的
历史沧桑、文化纷繁
她将敦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以及弘扬、管理工作
当成了终身事业
1964年,樊锦诗在敦煌工作
1987年,莫高窟被批准列为
我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
申遗的申报材料全由樊锦诗手写
后来在她的推动之下
一系列保护条例和保护规划出台
为了让敦煌石窟的文物信息
永久保存、永续利用
樊锦诗又带领团队
建立起系统的“数字敦煌”资源库
敦煌文化与艺术真正地
走出洞窟、走向世界
除了考古研究和保护工作
樊锦诗还操劳着各种管理工作
从食堂的饭菜口味到员工住宿
从为研究人员争取出国进修的机会
到整个研究院的团队管理和协调
樊锦诗尽一切努力
为研究人员
创造更好的研究与生活环境
在大漠的日日夜夜
埋首工作的同时
樊锦诗心中始终牵挂着母校
2018年,樊锦诗为北大120周年校庆
撰写纪念文章《从北大到敦煌》
娓娓道来的往事里
蕴藏着她对母校的切切深情
2018年12月18日
樊锦诗荣获“改革先锋”称号
翌日,她便回到母校与师生座谈
回顾自己与敦煌的情缘
2018年12月19日,获得“改革先锋”称号的樊锦诗在北京大学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座谈会上
她关注北大考古学科的发展
也惦念自己的学弟学妹们
多次以书信、演讲、寄语等形式
与同学们交流
2019年
她在书信中对新生殷殷嘱咐
“做有博大胸怀
和仁爱境界的北大人”
2020年
她又寄语考古文博学院的新生
要有沉潜大隐的心态和准备
将个人追求
融入考古这一神圣的事业
2019年,樊锦诗写给北大新生的亲笔信
樊锦诗常说
北大的精神和学风
深深浸入了她的思想
滋养了她的一生
教会了她不忘报效祖国
不忘所从事的事业责任重大
不可懈怠丝毫
必须竭尽全力为之
樊锦诗在北京大学2019级本科新生训练营现场作报告
2019年
“敦煌学研究中心”在北大成立
樊锦诗任名誉主任
现在,她捐赠设立的
樊锦诗教育基金
成为北大与敦煌学的
又一个重要节点
北大与敦煌的故事
薪火相传、华章待续
“干了一辈子总是不由自主地想敦煌”
何为守一不移?
樊锦诗所言即所行
编辑:张鹏
责任编辑:姜澎
综合:北京大学、人民日报
Copyright © 2015-2023 今日公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3005074号-40 联系邮箱:5 85 59 73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