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 内容页

《杨家岭的春天》:以版画为源,创革命史诗 全球新消息

发表于: 2023-03-28 10:44:51 来源:光明网


(资料图片)

由北京舞蹈学院与国家大剧院联合出品的原创舞蹈诗剧《杨家岭的春天》作为首届“大戏看北京”展演季开幕演出剧目,此前登台国家大剧院。该舞剧由张晓梅、张云峰指导,许锐编剧,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系、创意学院与国家大剧院BDA青年舞团联合创制。

舞蹈诗剧《杨家岭的春天》自立项以来,主创团队深入延安鲁艺、杨家岭、安塞等地开展采风活动,了解延安地区革命历史文化,走访民间艺人,为作品的创作打下坚实基础。该剧的主要由三个篇章组成,分别是厚土,破晓和永生,其创作灵感来自于美术瑰宝——延安木刻版画。在物资匮乏但精神富足的年代,艺术家以生动笔触描绘出延安时期质朴而浪漫的生活与战斗场景,那些鲜活深刻的人物和画面,成为舞台创作的源泉。

以版画作为切入点,是《杨家岭的春天》的一大巧思。《杨家岭的春天》中展现三大篇章的创作基础与灵感,源于版画家彦涵当年在延安创作的三幅木刻版画作品,分别是《来了亲人八路军》《当敌人搜山的时候》《豆选》。在那段烽火岁月、风雨飘摇的时代,新兴木刻运动伴随着“文艺为人民”的艺术信念,在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中诞生了。从诞生那天起,版画艺术便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命运血肉相连。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曾说,当时的版画家,是以艺术家和革命者的双重身份出现,以充满感召力的画面鼓舞民族斗志,刻刀是他们战斗的武器,在宣传思想战线上发挥了巨大作用。而在《杨家岭的春天》导演张云峰看来,版画的确具备“可舞性”,这是因为“版画中融入了刻刀的寸劲,而刻刀的这种力量运用到舞蹈动作中,会变得非常生动。主创团队通过仔细观察美术家使用刻刀的手法,把他们用力的动作嫁接在舞蹈语汇中,变成了“折”的手腕动作,使观者能明显地感觉到传统的秧歌舞一下子就有了崭新的视觉感受。《杨家岭的春天》以版画为源,可谓设计精巧,在一众舞剧中独具特色。

以版画为创排基础,使舞蹈诗剧《杨家岭的春天》既有浑厚苍劲、明朗清晰的“刀木之味”,又富含陕北乡土气息的别致韵味。舞蹈语汇从细微处着眼,颤、走、折等动律给了观众一种“力”的冲击,戏剧性的结构昭示“艺术家”在人民群众中寻找到了文艺创作的意义所在,这是对“人民至上”的真理发现和情感表达,是一场具有教育和鼓舞力量的观赏体验。它一笔一刀,刻肌刻骨,共同勾勒出盎然生机的杨家岭的春天。

其实,版画和舞蹈的“梦幻联动”,在历史上有迹可循。1845年的伦敦制造了轰 动整个芭蕾世界的舞蹈——《四人舞》,它作为芭蕾发展转型时代的一个催化剂,独具开创意义和经典价值。那是芭蕾辉煌年代最壮观的演出,甚至一度成为芭蕾爱好者的盛大节日。今天我们看到各类史书,都记载了这次《四人舞》的演出盛况, 而且广大芭蕾爱好者对这个仅有二十分钟表演时间的节目评价都非常之好。但是,人口皆碑的《四人舞》除却大量的文学记载,没能留下多少影像资料,唯一的一幅是夏隆创作的蚀版画,那成为当今世界各国芭蕾舞剧团效仿、改编的珍贵资料。《四人舞》是由版画记录,而《杨家岭的春天》是以版画为源,虽然二者在舞蹈种类、画作类型、演出年代等各方面都无相似之处,但这也无不体现着艺术界各类表现形式密不可分、相互溯源的曼妙之处。

此外,为了配合当年严肃活泼,朴实简约的时代背景,舞蹈诗剧的服装也遵从当年的色彩,整体色调呈灰色,服装样式和颜色比较单一,多使用当年延安时期的土布面料,深色居多,布的质感粗而疏。革命战士多着灰布军装,百姓多着黑色、蓝色,群舞阶段多有男演员赤膊上阵,展现出青春时代气息和舞蹈艺术的身形之美。总体来讲,该剧的服装风格简约大气,没有过分的点缀,完美还原延安革命根据地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一切皆为剧集而备。

《杨家岭的春天》以舞颂华章,再现红色沃土上的文艺青春。火热之舞,点燃全场。在延安文艺精神的照耀下,在汗水与奋斗中,演员们仿佛从杨家岭穿越八十年光阴,风尘仆仆地远道而来。不光如此,这部作品对于青年演员们理解民间文化和民族心理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这部剧带领他们认真欣赏版画、学习方言、学习腰鼓,走到杨家岭,进入那些素未谋面的前辈们丰富的精神世界,理解他们的信仰与选择,感受他们的无畏与热血。这部舞剧通过当年的艺术家在党的文艺政策领导之下实现的人民立场的根本转型,从而实现了他们精神世界的转型。当时的艺术家们在时代的洪流中砥砺前行,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把延安文艺精神融入我们的生活方式中,坚守我们对革命精神的向往与追求。(刘堃荧)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3 今日公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3005074号-40   联系邮箱:5 85 59 73 @qq.com